魚丸檢測報告怎么識別真假?
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的查證應該通過出具報告的檢驗機構查詢。于檢驗機構有責任對受檢企業的產品質量信息進行保密,所以一般提供在網站上的信息是有限的。 那魚丸檢測報告怎么識別真假呢?小編帶您了解鑒別方法。
檢驗報告上一般有CMA、CNAS兩個章。
CMA是中國計量認證的縮寫。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及可靠性進行的一種全面的認證及評價。
這種認證對象是所有對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及其他各類實驗室:如各種第三方檢測機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環境檢測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等。
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的檢測機構,允許其在檢驗報告上使用CMA標記;有CMA標記的檢驗報告可用于產品質量評價、成果及司法鑒定、貿易交易等方面,具有法律效力,是仲裁和司法機構采信的依據。
CNAS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英文縮寫,這個標識表明質檢中心的檢測能力和設備能力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
在我國,檢測機構從事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必須通過計量認證(CMA),這是國家強制性的。
檢測內容自己定
如果一家企業生產的產品,自己事先已經知道可能有一項或兩項指標檢驗不合格,那他可能會采取不檢驗這兩項的辦法蒙混過關。比如說,某種產品需要檢驗10項內容,那么他會就只檢驗8項,其余的2項為了避免不合格就不檢驗了。這樣拿出來的檢驗報告出示給消費者,一看既有檢驗報告,又全都合格,多好啊!而且還省了一些檢驗費用。
檢驗表述有學問
現在的檢驗報告一般沒有“檢驗合格”的結論,代之的是應該達到的標準和檢驗結果,兩列數據列出來,請你自己判斷合格不合格,而不是由監督檢驗檢驗機構直接告訴你,避免了以后的諸多麻煩和官司。這不就把自己撇清了嗎?即便檢驗不合格也沒關系,那也只是這一批次的不合格,并不代表全部。
請看媒體上曝光的那些下架食品,全部說明是哪個批次的,沒有說是這個品牌全部的食品。這既是實事求是,也避免了以前的檢驗合格的尷尬和矛盾。這也是市場抽查的公平。不過,消費者自己心里可要記清楚了,這家企業的食品不怎么樣,以后少買!
有效時間有規定
不同商品的檢驗周期也不同,不同商品檢驗時依據的標準性質也不同。生產周期長的產品,檢測周期也長,但是每個批次廠家自己都必須有檢驗,按照要求的期限還得到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行檢驗,而像各種食品除了自己每個批次都必須檢驗外,還必須每月到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進行強制檢驗。
也就是說,有的檢驗報告的有效期很短,短到甚至每天都要有,不能一份檢驗報告用好幾年都沒有新的,這也是需要注意的。